【精彩源于細節,增值在于用心】
這是我們每一個“樂泰”人不變的經營理念。
我們用專業細致的服務和精美的作品取悅客戶。
竹類(Bambusoideae)屬禾本科,竹亞科,由于它枝葉秀麗,幽雅別致,四季常青,在庭園中廣為應用,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。
(一)形態特征及種類
竹是多年生木質化植物,具地上莖(竹桿)和地下莖(竹鞭)。竹桿常為圓筒形,極少為四角形,由節間和節連接而成,節間常中空,少數實心,節由籜環和桿環構成。每節上分枝。葉有兩種,一為莖生葉,俗稱籜葉;另一為營養葉,披針形,大小隨品種而異。竹花由鱗被、雄蕊和雌蕊組成。果實多為穎果。竹類的一生中,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,一旦開花結實后全部株叢即枯死而完成一個生活周期。
竹類植物根據地下莖的生長情況可分為三種生態型,即單軸散生型、合軸叢生型、復軸混合型。竹類的種類繁多,我國有500余種,大多可供庭園觀賞。常見栽培觀賞竹有:散生型的紫竹(Phyllostachys nigra)、毛竹(Ph.pubescens)、剛竹(Ph.uiridis)、桂竹(Ph.bambusoides)、方竹(Chimonobam-busa quadrangularis)等,叢生型的佛肚竹(Bambusa uentricosa)、孝順竹(B.multiplex)等,混生型的箬竹(Indocalamus latifolius)、茶桿竹(Pseu-dosasa amabilis)等。
(二)生態習性
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一般年平均溫度為 12 C~22 C,年降水量 1000毫米~2 000毫米。竹子對水分的要求,高于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,既要有充足的水分,又要排水良好。散生竹類的適應性,強于叢生竹類。由于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,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,所以對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,有較強的適應能力,對土壤的要求也低于叢生竹和混生竹。叢生、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,出筍期在夏、秋,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,經不起寒冷和干旱,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,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。
(三)繁殖方法
不同類型的竹種,繁殖方法不同。一般叢生竹的竹兜、竹枝、竹桿上的芽,都具有繁殖能力,故可采用移竹、埋蔸、埋竿、插枝等方法;而散生竹類的竹桿和枝條沒有繁殖能力,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發育成竹鞭和竹子,故常采用移竹、移鞭等方法繁殖。
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:
1.移竹法(分蔸栽植)選擇生長旺盛的1~2年生竹桿,在離其桿25厘米~30厘米外圍,扒開土壤,找出其桿柄,然后用利鑿切斷其桿柄,連蔸帶土掘起,小型竹類可3~5稈成叢挖起,留2~3盤枝,從節間斜形切斷,然后種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