插花藝術在宋元時期的表現
時間:2010-12-29
發布者:重慶樂泰花藝培訓學校
點擊率:128
在宋代,插花的風氣非常之盛,上自宮廷,下至平民家庭都時興插花,并把插花分為四藝(字畫、剪紙、燈飾、插花)之一。每逢喜慶節日,人們都要用插花來裝飾。北宋文人歐陽修在《洛陽牡丹記》中寫道:“洛陽之俗,大抵好花。春時,城中無貴賤,皆插花。”當時出現的花型有三種:
1、心象花:元代的文化藝術比較消沉,文人避世思想滋長,出現了不受理學約束而重感情抒發的“心象花”。花材為具有豐富象征意義和氣質特征的竹、蓮、孔雀羽毛等。形式以瓶花為主,造型多怪異,意境奇特,借花消愁。
2、理念花:主題是表達作者對人生、社會的認識和態度,闡明某一哲理。以花比人,注重花得,結構疏透,造型突出線條,可為直立對稱的輻射狀或為屈曲有序的伸展狀。花材以竹、蘭、松、梅等素雅花材為主。插花形式有瓶花、盤花、籃花等。
3、自由花:以表明與世無爭、自由自在的心態為目的。花材充分保留自然風貌,選用寓意深刻的山茶、百合、蘭、竹、菊、桂以及野生花草等。造型自由多變,以不對稱構圖為主。形式有瓶花、盤花、吊掛花、籃花等。
宋元時期的插花,雖不如隋唐時期富麗堂皇,但對于花材的保養技術已日趨成熟,論著不乏。周密的《癸辛雜識》記載:“折梅花插鹽水中,花開酷有肥態”。蘇軾的《格物粗談》有:“荷花以亂發纏折處,泥封其竅,則多存數日。”同時,插花的器具與民間應用也更廣泛,開始評品,因此說宋元時期的插花進入了深化求精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