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彩源于細節,增值在于用心】
這是我們每一個“樂泰”人不變的經營理念。
我們用專業細致的服務和精美的作品取悅客戶。
近來業內不少人在和筆者交談中,不約而同且不無憂慮地談到目前花藝圈太“亂”了。這個“亂”指的是花藝師間的明爭暗斗——有互相拆臺的,有網上辱罵的。“他的東西都是垃圾”,“他根本不配某某名譽”等言辭常見諸網上。此外,還有各種版本的流言流傳。有人言之鑿鑿,以掘地三尺之勢,將對手的“老底兒”揭出來晾晾:什么出身、什么來路;還有人報料某個活動有什么內幕,某項評比有什么貓膩,如此等等。這些“小道消息”經好事之徒轉述、描繪、“加工整理”,儼然成了業內正劇熱播不止。
花藝是一門美的藝術,從事花藝事業的花藝師應該是發現美、表現美、傳播美的人。然而,在這樣一個行業里,互相攻訐之風愈演愈烈,實在不是正常現象。
筆者認為,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大致是因為隨著各種花藝活動、會展、網絡越來越多,本來各處一方、相安一隅的花藝師之間的交往交流也越來越頻繁,自然產生了各種利益沖突。業內所涉的爭斗,起因無非是為利益的多寡、聲望的高下、頭銜的大小。
古人分析“文人相輕”的原因時說:“夫人善于自見,而文非一體,鮮能備善,是以各以所長,相輕所短”,意思是文章并非一種體裁,每個人有所擅長也有所欠缺,很少有兼備的,于是便容易用自己之長攻擊別人的短處。筆者認為花藝也是一樣,有人長于東方式花藝,有人專攻商業花藝;有人善做架構,有人擅長瓶插。攻訐者往往都是掩飾自己的弱項,緊抓對手的缺點,以期占據制高點形成致命一擊。
花藝師的性格、涵養、處世方式對花藝風格影響很大,花藝作品也能體現創作者的心胸和氣度。花藝師性格若敏感,往往注重細節,以小作品見長;有的花藝師不拘小節,創作大型作品時反倒得心應手。一位成功的花藝師這樣總結創作感悟:“藝術創作的心胸一定要豁達開朗,創作時專業知識僅占三成,平時遇到各種事情的處理方式直接左右作品的深度。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很多不同類型的元素組成在一起,創作作品時內心保持寧靜,作品中的每朵花都是一個故事、一種感覺,放在一起就是對世界的理解。”筆者深以為然。
這樣說來,如果一個創作者不是致力于“真善美”,而是被“假惡丑”包圍且難以自拔,必然會將這種負面影響帶到藝術創作中,往往作品表現出的是對世界扭曲的理解。花藝師只有不斷提升內在修為、藝術涵養,才有可能將花藝這種美好、純粹的藝術形式發揚光大。中國內地的花藝剛剛起步,不必比較日本、韓國花藝水準,即便是臺灣地區,花藝整體水平也比祖國大陸更為成熟。花藝市場大有作為,花藝師豈可糾纏于雞零狗雜的屑小,而罔顧無窮盡的藝術追求和發展空間?
為藝術而產生的嚴肅爭鳴無疑是高尚的。業內關于“東方式傳統插花的走向”、“架構到底要不要更加手工化”等爭論命題就非常好,爭鳴氛圍也理性、平等、和諧。類似的這種爭鳴越多、越深入,花藝界的整體形象、整體水平就會越好。
理性的爭鳴能促進行業進步,帶動花藝理念達到新高度,但口舌是非只會增加內耗,降低行業的社會評價。愿花藝師們都能擯棄狹隘心理,讓花藝界如同花藝一般的高尚、健康。